知道做不到,就是不知道

現在,信息來源很多,訂閱了各種微信公眾號,參加了很多的社群,付費了許多收費專欄。但是我們還是過不好,不停的學習新東西,但是成果貌似還是沒有增加。有點狗熊掰棒子的感覺,學的多,丟的多,焦慮的也多。

何解? 停下腳步好好想想,是不是我們哪裡做的不對,是不是方法套路有問題,調整方向比努力更重要。

少即是多,不要掩耳盜鈴,重複重複再重複,這三條是解決以上問題的方法,但是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,而且大家貌似已經聽爛了。但越是簡單的東西,往往是最應該值得特別注意的。

1、 少即是多,即精要主義。知道做不到的第一個原因就是知道的太多。為什麼會知道的太多,因為獲取知識要比應用它們有趣的多。不斷接觸新信息,不斷參加各種知識類課程,不斷刷各種社交工具,這些都只會讓你養成迅速遺忘的習慣。那樣你只是在訓練自己獲取信息,而不是學以致用。

正確的做法恰恰相反,應該少而精而非多而淺地去學習。要想掌握某件事,我們必須首先選擇一些關鍵點,隔段時間就重複一下,讓自己完全沉浸其中,不斷深入和理解,想辦法弄的通透。

2、不要掩耳盜鈴,即綠燈思維。知道做不到的第二個原因是消極過濾。所謂消極過濾是指對那些積極的、哪怕是對自己有利的信息半信半疑,或者乾脆拒之門外的症狀。

我們往往活在自己的小生態裡,不願意打破這種平衡。別人的話聽不進去,也不認為別人的觀點是對的。大腦學習知識的時候會用消極心態建立防禦機制,在無形中阻礙學習新知識的熱情。採用綠燈思維就是要站在別人的視角思考,重複思考其觀點的價值所在。但是需要仔細甄別。著名認知科學家丹尼爾·丹尼特曾說,無論你要批評誰的觀點,你要批評他觀點中最棒的那10%,因為無論是誰,其觀點的90%都是沒有價值的。

3、 重複重複再重複,即持續跟進。知道做不到的第三個原因是缺少跟進,大​​多數人不知道如何採取切實的行動,這是三個障礙中最難克服的。
要想改變某個行為,得到自己預期的結果,你需要有指導、反饋和問責。當這三個要素同時具備時,你便可以製定一份出色的跟進計劃。有足夠的指導,告訴自己怎麼做,然後在做的過程中給出反饋。最後問責,做得好的激勵表揚,做得不好的調整改進。

最後,總結一下,從知道到做到,需要做到三個改變:

  1. 改變認知,知識層面的轉變(從知識過載到精要主義)
  2. 改變態度,思維層面的轉變(從消極過濾到綠燈思維)
  3. 改變行為,實踐層面的轉變(從缺少跟進到持續跟進)

切記,每一個改變都需要花時間重複並且是間隔性重複。

發表留言

This site uses cookies to offer you a better browsing experience. By browsing this website,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.